第四節 抗戰對國內的影響

內容來源:卷四 專著

  隸屬章節:專著\中國之命運\第四章 由北伐到抗戰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寇借口演習,強佔我蘆溝橋,奪取我宛平縣,以截斷我南北的交通,企圖將我華北惟一重鎮的舊都北平完全置於日寇控制之下。我們知道這個事件的發展,不僅是中國的存亡問題,亦將是世界人類禍福之所繫,且知道日寇處心積慮謀我之亟,和平已不是輕易可以求得,不能不認為中國已到無可避免的最後關頭。我們更知道最後關頭一到,再不容許我們中途妥協。而中途妥協的條件,便是整個投降,整個滅亡的條件。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亦惟有犧牲的決心,才能博得最後的勝利。我們固然是一個弱國,但不能不保持我們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負起祖宗先民所遺留給我們歷史上的責任。所以我們確定了全面抗戰的國策,而抗戰一經發動,就只有貫徹到底。

  在中國歷史上面,民族戰爭,先例不少。然而此次的抗戰,規模之廣,犧牲之大,工作的艱難,關係的重大,五千年來,實無倫比。抗戰的性質,尤與歷史上任何時代的民族戰爭有所不同。要知道這次抗戰,不但是國民革命必有必至的階段,且將使國民革命隨抗戰的勝利而成功,將使民族的解放與國家的建設,畢其功於此役。故在抗戰初期,中國國民黨與國民政府即確定抗戰與建國並行的方針,而其條

---------------------------------------------------P.64--------------------------------------------------

目訂定於抗戰建國綱領。這個綱領,通過於中國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復為國民參政會所接受,實為我全國國民,皆當共循。舉其要義不外四點:在國際的外交方面,我們要本於獨立自主的精神,聯合世界上反侵略的國家,共同奮鬥,以消滅帝國主義的侵略,使世界為和平人類所能共存的世界。在國內的政治方面,我們要以地方自治為基礎,為憲政實施的準備,並在憲政實施以前,組織國民參政機關,以團結全國力量,集中全國的意志,以利我國策之推行。在國民經濟方面,我們要實行計劃經濟,以期國防民生相與合一,共同發展,改造中國為堅強的民族國防體。在文化思想方面,我們要發揚固有的道德,提高科學的知識,挽救頹風,使其日就於篤實,啟迪民智,使其日趨於精密。由此可知抗戰建國綱領實為三民主義的原則與國民革命的方略的結晶。故五年以來,雖國內外的形勢,歷多次的變遷,而綱領的條目,仍可以一貫無間。只要我全國國民同心協力,實踐篤行,抗戰勝利與建國成功,必如所期,毫無疑義。

  自七七以後,全國上下在不變的國策之下,人心振作,民意集中。社會的風習,政治的氣象,莫不丕然煥發。而其影響之所及,在國內不戰論者或潛形而默息,或露骨為奸宄而屏棄於人寰。而催戰論者亦無所用其浮囂。民族精神,隨抗戰的發展而蹈厲。民族意識,受抗戰的洗煉而純一。因此而軍政的整飾,軍令的統一,有空前的進步。中央政令的推行,地方行政的規劃,亦能漸收運用靈敏的實效。且因此而生產的計劃化,企業的社會化,亦有長足的進步,民生主義的經濟得以樹立根基。同時思想的分裂。言論的紛歧,亦泯滅於「國家至上,民族至上」的認識之中。於是抗戰之初,國內各社團各黨派,

---------------------------------------------------P.65--------------------------------------------------

即一致宣言,擁護政府,共赴國難。而中國共產黨之宣言,並確切申述四項諾言:「為三民主義的實現而奮鬥;取銷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銷蘇維埃政府,以期全國統一;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統轄,待命出動,擔任抗戰前線的責任。」當時中正發表談話,以為「國民革命之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總理曾說明三民主義為救國主義,即希望全國國民一致為挽救國家危亡而奮鬥。不幸北伐告成之後,十年以來,一般國人對於三民主義不能真誠一致的信仰,對民族危機亦無深刻之認識,致使革命建國之過程,遭受無窮的阻礙,國力固因之消耗,人民亦飽受犧牲,遂令外侮日深,國家乃日趨危殆。惟在此期間,中央政府仍本其一貫的統一禦侮政策,忍辱負重,無日不以精誠團結共赴國難為前提。而國人昔之懷疑三民主義者,亦均以民族利益為重,放棄異見而共趨一。保證國民今日皆已深切感覺存則俱存、亡則俱亡之意義,咸認整個民族之利害,終超出於一切個人一切團體利害之上。」總之,中國共產黨此次發表的宣言,為民族意識勝過一切的例證。由此可以證明惟有三民主義為薈萃我整個民族意識的思想,更可以證明中國國民黨為代表我全體國民的要求,和各階級國民的利益而組織,為革命的惟一政黨。任何思想離開了三民主義,即不能長存於民族意識之中。所以抗戰的最高指揮原則,惟有三民主義。抗戰的最高指導組織,惟有中國國民黨。我們可以說:沒有三民主義就沒有抗戰;沒有中國國民黨就沒有革命。即任何黨派,任何力量,離開了三民主義與中國國民黨,決不能有助於抗戰,有利於民族的復興事業。這一點顯明的事實,是應該為全國國民尤其是知識分子所徹底認識的。

---------------------------------------------------P.66--------------------------------------------------

最近更新於 2014-06-13